查看原文
其他

悦读 | 中国文化的伏流

2015-09-24 徐复观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

JZHPRESS 悦读


中国文化的伏流


微信号:jzhpress



(图片来源:全景网)


最近有几位美国汉学家,以孔子思想对现代有无需要为题,听取我的意见。其中有一位问:在中国青年脑筋中,尚有无孔子思想?我当时简单告诉他:孔子思想,在中国历史中,常保持一种“伏流”的状态。兹再略申其义。


在中国现代青年脑筋中,对孔子思想的影响,的确是一天稀薄一天;甚至有一部分青年,无条件地抱有反感。这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

第一,孔子思想,在我们过去,是整个学问的中心。但这种情形,百多年来早已改变了。因此,一个知识青年,可能根本没有接触孔子思想的机会;纵然接触过,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,也是很小的。


第二,伦理性、道德性的思想,必须不断有人对应于新环境而加以阐述,使其如日月常新;否则只是断简残编中的陈迹,一般人不会感到他有什么意义;这正如孔子自己所说的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”。但自乾嘉以来,几乎没有人做过这种工作。


第三,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中心,大家常通过西方文化的趋向来测定整个文化的价值。从十九世纪末期起,正如许怀澈所说,伦理道德,在西方文化中已低落到极点;这便间接影响到对孔子思想的评价。


第四,中国因为对外受了不少的挫折,而养成过分自卑的心理。有这种过分自卑心理的人,常扛着西洋的招牌来诬蔑自己的文化,借此来提高不由学问而来的社会地位。


第五,假孔子思想之名,作与孔子思想完全相反之事的军阀及无耻文人,更给孔子思想以不易洗掉的恶臭。把上面五种原因综合起来,中国现代青年脑筋里没有孔子思想,并不足怪。假定没有庞大的宗教组织与金钱的活动,亦相信西方的青年,一样的没有耶稣的影子。



(图片来源:凤凰博报)


这里含有两个意义:


一是在文化上常常是正因为它没有,或者它已经衰落,才急起去追求的。所以因为现代中国青年脑筋中没有孔子思想,而便断定孔子思想已经过时,因而不须再讲孔子思想,乃是莫大的错误。


其次,正是我在这里所要说明的,以孔子思想为中心的中国文化,它主要不是表现在观念上,而是浸透于广大社会生活之中。今日脑筋中没有孔子思想,并非仅限于青年。不过这种没有,乃是观念上的没有,并不是社会生活中的没有。


孔子思想乃至整个中国文化,一般人在观念上没有,但在社会生活中却依然有某种程度的存在;这好比一股泉水,虽不为人所见,但它却在地下伏流。《易传》说“百姓日用而不知”,正指的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伏流状态。


伏流的泉水,一经发掘,便涌上地面。伏流在社会生活中的中国文化,经一念的反省,便在观念上立刻涌现出来。但一个人,一个时代,要有这一念的反省,并非易事,常常需要在苦难的经历中始能出现。因此,一旦走入社会以后的青年,假定他是在正常的道路上艰苦前进,则在他的生命中,便会浸入孔子思想。像“言忠信,行笃敬”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这类的平庸而又不可易的人生教训,只要其他星球中有人类共处,恐怕依然离开它不得。



(图片来源:新浪博客)


儒家思想,创立倡导于先秦时代;但影响于社会生活,当时恐怕尚不出齐鲁之域。秦焚书坑儒,以法家的严酷为治。汉惩秦后,激起儒家思想的复兴。大约儒家思想向社会生活的浸透,是透过两汉而始完成的。故尔后虽变乱迭乘,但社会并不随政治的瓦解而瓦解。纵使暂时瓦解,亦旋即以其浸透的伦理性,融结于疮痍创痛之余。


历史中每经一次大苦难,儒家思想,即由伏流而涌现于知识分子观念之间,有如南北朝后的王通,五季后的宋代理学,元初残杀后的宋代理学的复兴,明亡后的顾亭林、黄梨洲、李二曲、陆桴亭诸大儒的兴起,这都是经过苦难后而重新涌现的例子。


我们可以这样说:以孔子为中心的儒家思想,常被腐蚀于政治之上,却被保存、更新于社会之中。这是我们文化发展的大线索。


假定就具体的问题来举例,孔子作《春秋》,内诸夏而外夷狄,于是历史中凡遇到外患时,一定涌出民族思想,而收其效于八年抗战。孔子在经济上主张均平的原则,孟子继之而提出井田的理想,于是历代在社会大变乱中,几无不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口号,而最后集结为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。


从乾嘉以来,视宋明理学为大禁,为知识分子所不道;但长江一带的农民,却常用“天理良心”四字,作为责人自责的口头语。两千多年的家庭制度,人民公社,承五四运动之流,加以完全破坏了;但今日大陆上人们所最怀念的,恐怕是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唱妇随的家庭生活。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,以孔子思想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的韧性,也即是中华民族的韧性。


我现在才清楚了解,凡与美国人接触的中国人,美国人便想把中国人变成非中国人。孔子思想,是中国人精神维系上的大纲维。他们之反对孔子,不是学术性的,而是政治性的。和他们谈学术问题,这是我这个乡下人的过于老实。




JZHPRESS,悦读九州

选摘自《论智识分子》

徐复观 著

九州出版社出版




内容简介:


本书是徐复观先生散见于各处的关于智识分子论文的结集,内容涉及智识分子的历史性格、立言处世、社会责任、学人之间的交往,以及不同历史时期,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等诸多方面。此书对于把握中国智识分子的性格及历史、命运问题,对于从传统深处发掘儒家精神的内在生命力,把中国固有的人文精神传承并光大,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。


更多好文

点击标题直接阅读

徐复观: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?


中国知识分子有“三贱”?


当你老了的时候,你还能做什么?


不是结婚几次的问题


徐复观:大家多自酝酿出


其实我们还可以拥有很多其他的生活方式


徐复观:我真的看见过鬼


“托孤”才真正是历史的古董


徐复观:老犹栽竹与人看


爱情已经“撒野”


更多好文请回复“徐复观”




点击阅读原文,加入读书会,成为会员,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;另,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《读·享 | 九州》电子杂志。


JZHPRESS,悦读九州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



带您走进一个教科书外的世界,

让您的阅读充满智慧与喜悦。

——悦读



Copyright ©2015年

九州出版社读享团


Email:jzhpress@126.com

企鹅:2635599399

个人微信号:jiuzhou911,暗号:寂寞就读书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